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跟团旅游 跟团旅游

慕尼黑协定

zmhk 2024-05-26 人已围观

简介慕尼黑协定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慕尼黑协定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1.慕

慕尼黑协定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慕尼黑协定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

1.慕尼黑阴谋与二战有什么关系?

2.如何理解《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3.《慕尼黑协定》是什么时候签订的?

4.慕尼黑协定规定了哪些内容?

5.《慕尼黑协定》是什么时候签订的,当时英法为什么要对德国妥协?

6.什么是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阴谋与二战有什么关系?

       慕尼黑协定即《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1938年9月29日至30日凌晨,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主要内容是:捷政府必须在10月1日起的10天内,把苏台德区和德意志人占多数的其他边境地区割让给德国;割让区内的军事设施、工矿企业、铁路及一切建筑,无偿交付给德国;成立由英、法、德、意、捷五国组成的“国际委员会”来确定其他地区的归属并最后划定国界,等等。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祸水东引”政策的顶点。丘吉尔在英国议会对协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英国遭到了一场全面的十足的失败,英法“正处在一等大祸之中”。后来把为苟安一时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政策称为“慕尼黑政策”。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1939年9月)及影响

        为了解决德、捷边界问题,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了会议。在没有捷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区交给德国。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它们为什么与意大利一起支持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呢?(学生思考、讨论)其原因:第一,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着畏战情绪,千方百计想避免战争;第二,英、法企图将祸水东引,驱使德国进攻苏联。为此,他们便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第一,暴露了英、法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第二年3月,德军开进布拉格,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希特勒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其军事、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此后,凡是这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出卖他国的行径,都被称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协定(节录)

       1938年9月29日

        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同意于有关上述割让的下列条款和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措施,并且通过本协定它们对保证履行本协定所必要的步骤各应负其责任:

       一、撤退将在10月1日开始。

       二、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

       三、关于撤退的条件,应由德国、联合王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等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制定细节。

       四、自10月1日起,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在附图所标出的四块领土,将由德国军队按照下列次序加以占领……

       其余德意志特征最突出的领土将由上述国际委员会迅速确定,并由德国军队在10月10日占领。

       五、第三款所指国际委员会将决定应举行公民投票的领土,该项领土在公民投票未完成前,应由国际机构占领。同一国际委员会将确定举行公民投票的条件,以萨尔公民投票的条件为基础。国际委员会并应指定举行公民投票的日期,这一日期将不迟于十一月底。

       六、边界的最后确定将由国际委员会完成。该委员会也将有权在某些例外情况下,严格地从人种学来确定有些地区可不必举行公民投票予以移交,向四国即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建议作出非主要的变动。

       七、应有自由选择迁入或迁出被移交领土的权利,选择权应在本协定签订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条约签字之日起四个星期内将从其军队和公安部队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苏台德德国人的职务,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在同时期内释放因政治罪行而在服徒刑的犯人。

如何理解《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年的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与伦敦和巴黎热烈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捷克上下一片忧伤。不仅失去了苏台德,而且在德国的支持下,波兰和匈牙利乘机又瓜分了捷克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今的捷克丧失了75%的煤、80%的工业,一夜之间被瓜分得濒临破产,却毫无挣扎的力气,不能不说是小国的悲哀。但对于德国,这是继吞并奥地利之后又一重大胜利,特别是对德国元首来说,《协定》所带来的成果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消除了入侵捷克的最后防线。苏台德在与德国接壤的群山中,依托有利地形修筑了德捷边境上最坚固的防线。如今,苏台德回归,预示着捷克将无险可守,成了?无骨的肥肉?,对下一步占领其全境,清除了最后的障碍。

       其次,瓦解凡尔赛体系。由于法国对捷克的漠视,以及所表现出的无能,先前与其结盟的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不再相信法国有能力保护他们,纷纷向德国靠拢。这也是二战中法国遭到入侵时,他们束手旁观的根本原因,凡尔赛体系全面瓦解。

       更为重要的是,苏联对英、法两国失去了信心。如果单凭实力讲,在欧洲能抗衡德国的只有英、法、俄三国,如果团结一致是完全有能力遏制德国的。事实上,在多次的欧洲危机中,三国的集体干涉,确实是德国不敢造次的理由。

       但《慕尼黑协定》,将最有实力的苏联排除在外,使其对与英、法两国建立安全合作机制,彻底失去了信心。同时,也为日后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埋下伏笔,从而达到了在战略上,瓦解欧洲大国之间合作的可能。

       当然,对其个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胜利。《协定》的签订,让反对派哑口无言,因为事实证明,没有人在对局势的判断上,比得过元首的?战略眼光?。更由于一次次的冒险成功,德国民众简直将其当?神?一样膜拜,独裁统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同时,对英、法两国的蔑视,更刺激他对外扩张的野心。

       在德国元首的总体战略中,法国和苏联是他的终极目标,而消灭捷克和波兰是进攻法国的第一步。因此,尽管《慕尼黑协定》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但根本满足不了他的野心,那下一步他该如何做呢?那就是占领捷克全境。

       果不其然,《协定》签署后的第22天,他就向军队下达了准备入侵捷克的命令,但为了做得更好看一些,他挑动斯洛伐克民族争取独立。捷克已经是伤痕累累了,现又面临着国家分裂,这样下去永远没个头。于是,宣布解散斯洛伐克自治政府。

       1939年3月14日,自治政府总理逃亡柏林,这可是出兵捷克的好理由。这可吓坏了捷克总统哈查,急忙赶往柏林面见德国元首,哀求放过捷克,但得到的答复是,进驻不可更改。第二天,哈查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捷克亡国。

       当天德军进驻捷克。至此,之前德国的领土扩张要求,都是以德意志民族为借口,那么这一次已足以说明了德国元首的野心,那就是地地道道的侵略。不过,按照他的推断,英、法两国不会有太大反应,因为他们有了很好的下台阶理由。

       这就是在德国唆使下,斯洛伐克宣布独立。这让张伯伦认为是其亡国系内部分裂所致,英国没有保护的义务。而法国更是宣称:?去年为了帮助一个将要分裂的国家,差点卷入一场战争?。可见,在国家利益面前,?同盟?只是大国糊弄小国的说辞。

       也正如捷克外长在被迫接受《慕尼黑协定》时,对英、法、意代表说的那样:慕尼黑对捷克来说是一场不应受到的灾难?,但无论如何捷克不是最后一个;捷克之后,同样的命运也将落到其他国家的头上。他没有说错,而且很快就将应验。

       从《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前后看,德国元首对英、法等国的想法拿捏得很准,尽管也有冒险和?赌一把?的意思,但张伯伦等人的愚蠢和懦弱,却成就了德国获得了一个个胜利,更是德军在二战初期,取得惊人胜利的关键和主要原因。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慕尼黑协定》是什么时候签订的?

       1938年9月29-30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那么,为什么说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呢?本文对此略加分析,供参考。对于一项政策而言,顶峰有着双重含义:它既意味着该政策的各方面特点都得到了最为鲜明的体现,取得了最大的成就;又意味着从此以后,这项政策就发生了某种变化,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变化。慕尼黑协定作为绥靖政策的顶峰,情况正是如此。绥靖政策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制定者、鼓吹者和推行者对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抱有希望,认为它们对西方大国是怀有善意的,只是对凡尔赛体系的现状不满。因此,只要对它们做出某些让步,满足它们的一些要求,就可以换取它们的合作,维护西方大国的总体利益。1937年11月,张伯伦曾派枢密大臣哈里法克斯出访德国,主动向希特勒表示,理解德国希望改变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欧洲现状的要求,还表示英国认为波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问题都属于迟早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问题,而英国所关心的只是以和平方式实现这一变更。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英国人就曾明确宣称,对他们的安全至关重要的边界是莱茵河,这意味着东欧和中欧国家的生存对英国而言仅仅是随时可以放弃的“局部利益”。在处理这些国家命运的时候,英国关心的并不是它们领土主权的完整而是如何避免战争,这在慕尼黑会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伯伦在参加完慕尼黑会议后宣称《慕尼黑协定》是英德两国“不再发生战争的一个象征”。英国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得了希特勒“保证欧洲和平”的空头宣言。张伯伦以和平使者自居,沾沾自喜地回到了伦敦。很有成就感的张伯伦在首相府向群众宣称他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了唐宁街”,“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这种信任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因为仅仅在慕尼黑会议之后5个月,希特勒就背弃了他再不提出领土要求的保证,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像所有感到自己被出卖了的人一样,张伯伦深深地受到了伤害。他公开声称:“再也不能相信德国人了。”英国政府放弃了对善待德国所寄予的希望,开始正视与德国冲突的风险。英国和法国下大力气重整军备,和德国的下一个侵略对象波兰签订了互助条约,并和苏联就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进行了一系列谈判。西方大国的对德政策逐步由绥靖转向对抗。绥靖政策的另一个特点是西方大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不惜出卖弱小国家的利益。这一特点在《慕尼黑协定》中也发展到了顶点。捷克斯洛伐克先后在1920年和1921年与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签订了防御同盟条约,组成小协约国集团。1924年,它又与法国签订了同盟条约,与西方大国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关系。即使如此,英法在它面临希特勒德国入侵的威胁时,不仅没有给它任何支援,相反却伙同德意一同来肢解它。这种出卖盟国的行为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然而,对英法来说,这种为了自己的安全而牺牲小国利益的做法已不能继续下去了。当希特勒对波兰走廊提出同样的要求时,英法就坚决支持波兰的抵抗行动,并最终为此对德宣战。 绥靖政策的第三个特点是英法政治家出于害怕战争的心理,很容易为希特勒的虚声恫吓所吓倒。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河非军事区时,仅出动了35000陆军和一些武装警察。希特勒虽然在表面上宣称他将作为一个士兵为保卫莱茵河而战,但实际上对法国的干涉也十分担心,曾下令一旦法国采取行动,德军就立刻撤出。但是,尽管法国在德法边境上集中了12——13个师的兵力,它却始终没有采取行动。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时,英法也听之任之。慕尼黑会议时,英法的软弱发展到了顶峰。希特勒只向德捷边境调动了4个摩托化师,就使英法统治者惊慌不已。法军的将军们大力宣扬法国的军事力量不如德国,必须向德国做出让步。总理达拉第则要求美国驻法大使菲利普斯和英国首相张伯伦进行调停。正是这种对战争的恐慌心理导致了慕尼黑阴谋的出现。 但是,进入1939年以后,英法的态度逐步发生了转变。在波兰危机期间,它们不管希特勒如何威逼利诱,始终坚定地支持波兰反对德国的要求,同时就集体安全与苏联进行接触和谈判。可惜的是这次谈判没有取得成果。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入侵波兰。两天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可见,《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极点,此后就嘎然止步了。

慕尼黑协定规定了哪些内容?

       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4国政府首脑在慕尼黑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这是英法绥靖政策发展的顶点,是纵容法西斯侵略的阴谋。

       希特勒在1937年11月5日德国军政首脑会议上明确宣称:“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推翻捷克斯洛伐克,与此同时推翻奥地利,以便在可能向西方发动进攻的时候消除侧翼的威胁。”

       为达此目标,希特勒曾于1937年6月24日命令德军指挥部制定武装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和侵占奥地利的“奥托方案”。

       1938年3月,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实现了对奥地利的吞并,此后便将矛头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为制造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口实,希特勒决定先拿苏台德区做文章。他将苏台德区日耳曼人党头目亨莱恩召到柏林,指示他不断提出“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能接受的要求”,以制造紧张局势。苏台德区有300多万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党从德国外交部逐月领取经费,亨莱思回到捷克斯洛伐克后,于4月24日提出一个8点纲领,要求苏台德区全面自治,地方官员全部由日耳曼人担任,释放被囚禁的纳粹分子等等。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与亨莱思谈判,拒绝苏台德区全面自治。亨莱思宣布谈判破裂,动身前往德国。

       5月19日,捷、英情报机构获悉,希特勒向德捷边境调集4个摩托化师,已做好袭击波希米亚的部署。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立即实行军事动员,4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在6小时内迅速而井然地进入边境各防御阵地。捷德边境气氛异常紧张,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5月危机”。

       5月23日,法国外长表示,如果德国侵捷,法国将履行法捷同盟义务。同日,英国也表示一旦发生战事,与法结盟的英国不能保证不被卷入。

       希特勒尚未做好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最后部署,便施缓兵之计。5月23日,他指示外交部告诉捷驻柏林公使,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无任何侵略意图,并称德军在边境集结一事纯属“毫无根据”的传闻。5月26日,亨莱恩禀承希特勒旨意,恢复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谈判。“5月危机”暂告平息。

       “5月危机”后,希特勒加紧军事侵略部署。5月30日,希特勒签发了关于“绿色方案”的新指示,重申:“在最近的将来即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是我不可变更的决定。”他命令,务必保证“绿色方案”最迟在1938年10月1日之前能够实施。同时,德国开动宣传机器,大肆渲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实行“血腥的”恐怖活动,“残酷虐待”苏台德区日耳曼人。德国党卫军暴徒和苏台德区纳粹分子还组成了一个“志愿军团”,于1938年夏秋两季在苏台德区制造了300余起流血事件。1938年6月18日,希特勒签署了准备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战略指令”,备战活动日甚一日。

       由于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订有盟约,英国与法国也有盟约,所以英法两国对捷负有盟友责任。但英法两国在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对德国采取了妥协方针。

       当亨莱恩在谈判桌上再次提出苏台德区全面自治条件时,英国首相张伯伦认为,为欧洲和平计,应促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亨莱恩条件。为此,他派下院议员、英德亲善协会重要人物伦西曼赴捷“斡旋”,力促捷政府妥协。8月底,德国再次对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压力,扬言要对捷采取措施,大造战争气氛并陈兵边境。在德国大军压境和英法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被迫于9月4日宣布同意苏台德区自治。但是亨莱恩拒绝了捷政府的方案。9月7日,亨莱恩中断谈判。

       9月12日,希特勒在纽伦堡纳粹党代表大会上谩骂捷克斯洛伐克是“凡尔赛的政治家们设计的一个畸形儿”,宣称如果捷政府不满足苏台德区日耳曼人的全部要求,他将诉诸武力。

       9月13日,亨莱恩分子在苏台德区发动武装暴乱,经两天激战,被政府军平息。亨莱恩逃到德国。德国进一步向边境集结兵力,声称不惜与英法决一死战。

       英法紧急磋商,决定尽全力谋求局势缓和。14日晚,张伯伦急电希特勒,要求立即与他商谈和平解决捷克斯涪伐克问题的办法。希特勒回电同意张伯伦到德国伯希特斯加登进行会晤。

       9月15日,大英帝国首相张伯伦一大早就乘机出发。飞机在欧洲上空颠簸了7个小时后,到达慕尼黑。希特勒未到机场迎接。张伯伦乘了3个小时火车来到德国西南一隅的小城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也未到车站迎接。67岁高龄的英国首相不辞辛苦,又乘汽车赶到希特勒高山别墅“鹰巢”,下午4时终于在别墅的高台阶上见到了这位德国元首。

       会谈时,希特勒咄咄逼人,直截了当提出合并苏台德区的要求,并威胁说,若不接受,即是战争。张伯伦表示,他本人同意苏台德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但需回去同英国政府和法国磋商。

       9月17日,张伯伦向英国内阁报告说,此去伯希特斯加登,局势已经极度紧张,如果他不去,战争或许已经是爆发。他宣称,希特勒的目标是“极度有限的”,建议内阁同意苏台德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

       9月18日,希特勒向德军下达了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时间表,并调集了5个集团军。

       9月18日,法国总理和外长抵伦敦与张伯伦会谈。19日,两国政府联合照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建议将苏台德区日耳曼族居民占50%以上人口的全部领土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同时许诺对其余国土提供不受“无端侵略”的国际保证。

       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照会英法两国政府,指出“接受这样的建议就等于使自己的国家陷入四分五裂”,这样一来,“德国迟早会使捷克斯洛伐克完全受其支配”,“因此,捷克斯洛伐克显然不能接受这些建议”。复照还提醒法国注意应负有的条约义务,以及捷克斯洛伐克一旦屈服后,法国在欧洲所处的地位。

       英法遭拒绝后,大为恼火。9月21日凌晨,英法驻捷公使把捷总统贝奈斯从床上叫起来,以本国政府名义强令捷克斯洛伐克收回复照,并通知他说,捷政府如果不立即和无条件接受英法建议,则必须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战争的全部责任,英法将不给予任何支持。

       捷克斯洛伐克顶住了敌人的压力,却不得不在盟友的压力下屈服了。

       希特勒摆出一副打仗的架势,实际上是色厉内荏。此时军事力量对比不利德国。法国在动员之后6天,头一批65个师即可进入防御阵地。一旦交战,法军可能从阿尔萨斯、洛林一带进攻德国,而德国西线守军只有十几个师的微弱兵力。捷克斯洛伐克军事动员已经完成,入伍兵员达百万之众。法捷两国兵力比德军多一倍。英国海军已进入戒备状态,而德国盟友意大利的军队在法意边境还毫无动作。为此,希特勒大伤脑筋,但他看准了张伯伦以退求和的弱点。9月27日,他给张伯伦发出急电,表示准备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谈判苏台德区移交细节,希望张伯伦继续努力使捷克斯洛伐克恢复理智。

       张伯伦在广播讲话之后收到希特勒的函电,立即复电说:“读了你的信后,我确信,你能不通过战争立即得到所有你需要的东西。”

       1928年9月29日12点45分,在慕尼黑的褐色“元首宫”举行了英、法、德、意4国首脑会议。墨索里尼宣读了“意大利方案”,张伯伦和达拉第表示欢迎。4国首脑同意以此作为会议协定的基本内容。

       9月30日零时45分,4国首脑分别在《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

       慕尼黑协定共8条正文,另有附件、补充宣言、补充声明等附属文件。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将苏台德区及其附属的一切现有设备无偿交给德国,在需要举行公民投票的地区由国际机构占领并在11月底以前完成公民投票。协定附件规定,英法将保障捷克斯洛伐克新国界不受无端侵犯。

       就这样,英法签订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卖身契。

       9月3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召开会议,决定接受慕尼黑协定。中午12时,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向英、法、意3国驻捷公使宣读声明:“我以共和国总统和政府名义声明,我们服从这个在我们不在场的情况下通过的、而且是反对我们的慕尼黑决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发表公报说,它是带着对“全世界提出的抗议”投降的。希特勒假手英法,未发一枪一弹,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征服。

       但是,慕尼黑协定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战争。慕尼黑会议之后,希特勒就说:“现在我才知道西方是多么软弱,我要进行战争,使全球都接受我的思想……民主国家使我们这样容易达到目的,这是令人吃惊的……他们孝敬我越多我们就越是要架子十足地向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仅21天,希特勒便下达了清算捷克斯洛伐克的密令。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出兵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慕尼黑协定签订不到1年,德国入侵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整个法国,并将成千上万吨炸弹倾泻到伦敦和英国其他城市。

《慕尼黑协定》是什么时候签订的,当时英法为什么要对德国妥协?

       《慕尼黑协定》规定,苏台德地区全部割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月1日至10月10日从苏台德撤出,并且不得带走任何军事设施和民用经济设施;德军分阶段占领主要的日耳曼人居住地区,成立国际委员会来确定其他争议地区的归属。英法表示,将保障剩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

       当慕尼黑会议举行之时,两名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一直在会议厅隔壁的一间房内等待。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将他们喊进会议厅,告诉他们协定内容,并交给他们一份地图,标明了捷克斯洛伐克需交出的地区,命令他们立即执行。

       9月30日中午12时50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全国为此感到震惊和悲痛。英法公使拜会捷外长,试图表示慰问,这位外长打断他们的话,直率地说:我们是被迫落到这种地步的,现在一切都完了,今天轮到的是我们,明天轮到的就是别人了。

       1938年10月1日,德国吞并苏台德,但它并不以此为满足。1939年3月14日,它鼓动斯洛伐克独立,随后派德军开进斯洛伐克。3月15日,德军悍然占领捷克,宣布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捷克斯洛伐克不复存在。英法再次违背诺言,它们声称捷克斯洛伐克因内部分裂而解体,因此它们没有义务来保护它。捷克斯洛伐克在灭亡后,希特勒的眼睛盯上了波兰,将它作为下一个侵略目标,并为此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包括英法在内的整个欧洲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英法最终成为自己绥靖政策的受害者。

什么是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在此之前的3月,希特勒占领了奥地利,实现了他计划已久的德奥合并,希特勒独霸整个欧洲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是法国国内仍然麻木不仁,多党派政治导致的内阁动荡、更替频繁,并没有因为大战临近而有所改观,从1938年3月到1939年9月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阁就更换了3次,政府的不连续性使法国的内政外交颇受影响。

       尽管达拉第与张伯伦一再退让、妥协,但战争还是来到了家门口。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出兵波兰,并在短短16天的时间内就占领了这个饱受凌辱的国家。9月17日,苏联军队也从波兰东部边界进入这个国家。曾经在《洛迦诺公约》对波兰领土保持完整作出保证的法国和英国,还未作出反应,这场入侵就已经结束了。实际上,如果英法在西线采取行动的话,这场世界大战即使不能避免,至少一开始就会给希特勒当头一棒。然而,英法仅仅是于9月3日向德国宣战,此外不仅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反而听任希特勒把战火燃到北欧。

       1938年3月,德国一枪不发,便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又紧盯下一个目标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地处欧洲中心,德国人占领捷克后,就可以把它作为向东进攻前苏联的跳板,向西进击英、法的重要阵地了。

       在靠近德捷边境的捷克苏台德区,有300多万日耳曼人。希特勒利用这个地区居民和德国人同一种族的关系,在那里也搞了纳粹党组织,并指挥他们不断制造事端,要求“自治”。实际上是要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归附德国。

       希特勒叫嚷着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们“伸张正义”。他扬言要对捷发动战争,又大规模地向捷克斯洛伐克边境调集军队,拟订了“绿色计划”,准备10月1日为进攻捷克的日子。

       眼看兵临城外,捷克政府也加强边境的作战兵力。两军对峙,战争似乎就要一触即发了。

       在这危急时刻,最伤脑筋的是英法等国***,英国首相张伯伦彻夜不眠。

       1938年9月13日,希特勒收到张伯伦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电文是:“由于局势越来越严重,我有意前来看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我想乘飞机前来,并准备明天动身。”

       堂堂的大英帝国首相,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求见希特勒呢?

       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在英法保护下恢复了主权,同英法都订有互助同盟条约。如果德军进攻捷克,英法按照条约规定必然卷入对德战争中,西欧的战火就将蔓延开来。由于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张伯伦紧张万分。法国首相达拉第也胆战心惊,达拉第打电报给张伯伦,催他去见希特勒,要他“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9月15日,张伯伦匆匆赶路,生平第一次坐了7个小时的飞机,在慕尼黑着陆。之后,又乘坐3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德国的贝斯加登拜见希特勒。

       希特勒喜出望外,他正在为侵略捷克的事大伤脑筋。因为当时的德军实力有限,准备攻打捷克的只有12个师,而捷克却有35个装备精良的师,德国的国防军参谋部反对侵略捷克的军事冒险;如果英法坚决站在捷克一边,希特勒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如今张伯伦登门求和,这不是现成的敲诈机会吗?

       希特勒和张伯伦的谈判在一间密室秘密进行。据战后查获的当时翻译官的笔记透露,当时希特勒大谈他对德国人民、国际和平、德英亲善的“功劳”。最后他杀气腾腾地威胁道:

       “不论用什么办法,这次都要解决捷克境内300万日耳曼人的问题,就是为此打一场世界大战,也在所不惜。”

       深怕战火烧身的张伯伦连忙反驳:“如果元首决定动武,那我们还有什么谈判的必要?”

       希特勒猛然提问:“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

       这时的希特勒已不是谈苏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问题,而是赤裸裸地要求把这一地区割让给德国了。

       这一问题并没使张伯伦大为吃惊,来谈判之前,他已同法国商定,两国决不会帮助捷克作战,而且决心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求向希特勒妥协了。

       张伯伦慢条斯理地说:“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在德国之内还是之外,原则上对我来说是无所谓的。”这暗示他同意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了。

       9月16日,张伯伦回到伦敦。当晚召开内阁会议,鼓吹“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才能阻止希特勒进犯整个捷克。”

       9月18日,达拉第也愁眉苦脸地赶到伦敦。经过一番秘密的策划,英、法炮制了一项出卖捷克的计划:“凡是苏台德区日耳曼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

       第二天,英、法两国向捷政府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的“建议”。在人民的压力下,捷克政府起初拒绝这一“建议”。英、法以解除盟约要挟,还警告如果因此发动战争,威胁到欧洲的利益,捷克要负全部责任。在万般无奈之下,捷克政府只好屈从英法的利益,同意割让领土。

       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等在慕尼黑的“元首馆”里进行会谈。其实这次会谈没有新的内容,只是给已达成的交易补办个手续。

       第二天凌晨1时半,四国便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根据协定,捷克必须从10月1日开始的十天内,把苏台德区及其附属的一切设备无偿地交给德国。捷克的两名代表在会谈前已经来到,但不许参加会谈,只能在会议室外的隔壁房间里等待四个大国的判决。

       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议上说,占领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最后一次领土要求。但在第二年的3月,德国就侵占了整个捷克。再过五个月,就以侵略波兰挑起了对英、法的全面战争。

       英、法两国政府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惜牺牲小国的利益,去助长法西斯的野心,最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好了,关于“慕尼黑协定”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慕尼黑协定”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